正见
By Hugo |
| 1 minutes
多年以来,我渐渐了解人们常常将佛教或佛教徒与祥和、禅定和非暴力联在一起。事实上,很多人似乎认为黄色或红色袍子加上平和的笑容,就是佛教徒的全部。
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(诸行无常) 一切情绪皆苦(诸漏皆苦) 一切事物皆无自- 性(诸法无我) 涅磐超越概念(涅磐寂静)
它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世俗(非宗教)真理,而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。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,偶尔抽一两口烟或一点点风流,不表示你就不能成为佛教徒。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被允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。
这些所谓成功的观念,就是我们大人的婴儿摇鼓。
圆熟只是衰朽的另一个面向。
对大多数的人来说,这种永无休止的处理、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,就是“生活”的定义。
因为我们习惯以“你拥有什么”,而不是以“你是什么样的人”来评断他人。
你生起慈悲心的原因之一,是由于无常纵然如此明显,人们却视而不见。
世人依旧会沉迷于组合与造作各种现实,以求取永恒的快乐。
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,一切和合终将分散,我们的情绪状态还是常常会回到相信恒常的模式,完全忘记相互依存性。
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,而不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。
这个世界如此依赖的线性时间观念,无法说明时间没有真正的起始也没有终止的事实。
许多人沉迷于自己对美丽的概念,以至于不知道我们认为吸引人的东西,事实上可能令他人厌恶
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来善用真正的自由,因为我们无法免于自己的傲慢、贪婪、期待与恐惧。
人际关系的最根本就是需要为他人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。